天津股票配资公司 为何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要一起吃,只选一种不行吗?医生讲清楚
对于心血管出问题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抗血小板药物,例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很多患者拿到药方时,心中满是疑惑:究竟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吃这些药呢天津股票配资公司,不吃难道不行吗?
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得先了解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以及人体的凝血机制。
血小板在人体凝血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正常情况下,它能帮助止血,可一旦身体出现异常,血小板过度聚集就会引发血栓。血栓要是出现在冠状动脉,会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要是在脑血管中形成,就可能导致脑梗死,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首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是必须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人群之一。
像不稳定性心绞痛、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这类病症,冠状动脉内的粥样斑块不稳定,容易破裂。
若不及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血栓就会持续增大,堵塞冠状动脉,后果不堪设想。此时,抗血小板药物能从不同途径阻断血小板聚集,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降低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其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患者同样离不开抗血小板药物。
PCI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常用手段,主要通过球囊扩张狭窄部位,或者植入支架撑开血管。以此来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让心肌能够获得充足的血液供应。
然而,手术操作不可避免地会对血管内膜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血管内膜受损后,血小板会迅速感知到这一 “危险信号”,被大量激活。激活后的血小板会像一群 “黏合剂”,纷纷黏附在受损的血管内膜处,并且相互聚集在一起,逐渐形成血栓。
如果血栓在支架部位形成,也就是发生了支架内血栓,这对于患者来说极为危险。因为支架内血栓会再次堵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肌供血急剧减少,患者极有可能再次遭受急性心肌梗死的威胁。
幸运的是,抗血小板药物能够有效化解这一危机。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后,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过程,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保障支架能够持续保持通畅。让血液顺利流过,为患者术后身体机能的恢复创造良好条件,助力患者尽快康复。
此外,对于有房颤的患者来说也需要抗血小板药物。
因为,这类患者心房失去正常的收缩节律血液容易在心房内瘀滞,进而形成血栓。
这些血栓一旦脱落,随血流进入脑血管,就会引发脑栓塞。抗血小板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减少脑栓塞的发生几率。
那不吃抗血小板药物行不行呢?对于上述这些患者来说,答案是否定的。
在上述这些高风险情况下,若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血栓形成的风险会大幅增加。
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例,若不及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心肌持续缺血,坏死范围会不断扩大。严重时可导致心脏破裂、心源性休克,危及生命。
对于 PCI 术后患者,不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概率会显著升高。使手术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让患者面临再次手术的风险。
总之,抗血小板药物在特定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医生评估需要使用的情况下,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切不可自行停药,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二、为何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要一起吃,只选一种不行吗?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领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常常同时出现在医生开具的药方中。
很多患者对此心存疑惑:为什么这两种药物要一起吃?只选择其中一种难道不行吗?别急,听医生详细给你分析。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虽然都用于抗血小板聚集,但它们的作用机制大相径庭。需要以科学的视野,正确认识两种药物的药物机制。
阿司匹林堪称抗血小板药物领域的 “元老”,它主要作用于血小板内的环氧化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与环氧化酶的活性位点紧密结合,发生不可逆的乙酰化反应。这一过程就像是给环氧化酶的 “工作机器” 按下了暂停键,使其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进而显著减少血栓素 A2 的生成。
血栓素 A2 在血小板聚集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 “催化剂” 角色,它会促使血小板相互黏附、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血栓。
而阿司匹林正是通过阻断血栓素 A2 的生成,切断了血小板聚集的关键环节,从而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从源头上阻止血栓的形成。
凭借其卓越的抗血小板和抗血栓功效,其应用极为广泛。
例如,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服用阿司匹林能够显著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为心脏健康保驾护航;对于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则是预防疾病复发的重要防线,帮助患者降低再次发病的几率,提高生活质量 。
氯吡格雷作为一种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有着独特的工作方式。它就像一把精准的 “钥匙”,能够特异性地与血小板表面的 ADP 受体 P2Y12 紧密结合,当氯吡格雷占据这个受体后,ADP 就无法再与 P2Y12 受体结合。从而切断了血小板激活的关键信号通路,有效抑制了血小板的激活与聚集。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冠状动脉处的粥样斑块极不稳定,随时可能破裂。一旦破裂,血小板就会迅速被激活聚集,极易引发严重后果。
而氯吡格雷在此时就发挥着关键作用,它能有力地阻止血小板的过度聚集。
例如,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手术操作会对血管内膜造成损伤,引发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氯吡格雷的使用可以显著降低这种风险,极大地降低了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 。
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只使用一种药物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联合使用可以起到更全面、更强大的抗血小板作用。
比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冠状动脉内的粥样斑块破裂,会暴露出内皮下的胶原纤维等物质。激活血小板,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此时,仅靠阿司匹林抑制血栓素 A2 来抗血小板是不够的。
还需要氯吡格雷阻断 ADP 受体,从另一个途径来抑制血小板聚集。两者联合能更有效地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减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对于接受 PCI 治疗的患者,更是需要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联合应用。
在进行 PCI 手术时,会将支架植入冠状动脉狭窄部位,以恢复血管通畅。然而,支架作为一种异物,会激活血小板,引发血小板聚集,导致支架内血栓形成。这是 PCI 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会严重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使用,能从不同机制抑制血小板聚集,大大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临床报道,在 PCI 术后患者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即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使用)相比单用一种药物,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故而,只使用阿司匹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血小板聚集。但对于一些血栓形成风险较高的患者,其抗血小板作用可能不够强,无法充分阻止血栓的形成。
而且,长期使用阿司匹林,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阿司匹林抵抗现象。即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同样,只使用氯吡格雷也存在问题。氯吡格雷虽然能有效阻断 ADP 受体,但它对其他导致血小板聚集的途径作用有限,单独使用不能像联合用药那样全面地抑制血小板聚集。
并且,在一些高危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单用氯吡格雷无法提供足够的抗血栓保护,患者仍面临较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不过,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使用也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而且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包括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
因此,在决定是否联合使用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基础疾病、出血风险、血栓形成风险等进行全面评估。对于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可能会谨慎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或者缩短联合用药的时间,寻找抗血栓和出血风险之间的平衡。
总之,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一起服用是基于它们不同的抗血小板作用机制。联合使用能更有效地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不良事件风险。但具体是否需要联合使用,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精准判断和决策,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写在最后:
综上,虽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在抗血小板治疗中各有优势,但单一使用存在局限性。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协同抑制血小板聚集,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药物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循医嘱,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权衡利弊,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在获得最大治疗收益的同时,将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江莉芳,黄蓉,刘芳,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婚育与健康,2025,31(01):97-99.
2、菅朋.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天津股票配资公司,2024,40(33):50-52.